涨涨涨不停,海运价格何时能见顶?

分类:航运观察 来源:界面新闻 时间:2021/12/31

自疫情以来,海运的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。这个曾经连年亏损的航运市场,如今一举赚得盆满钵满,甚至比过去十年赚得都要多。但是,运费价格高企、港口拥堵迟迟无法解决,导致全球供应链都出现了异样。


随着情况的恶化,另一个更为关键问题正在加剧。今年11月份,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(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)警告称,航运成本高企将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货膨胀。


海运这个曾经并不那么高调的行业,如今已经成为全球通胀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,也成了各行各业的“晴雨表”。那么,明年的运价究竟是高是低?港口拥堵的问题能否得到缓解?疫情对市场起到怎样的影响?



疫情影响需求,需求左右运价


在过去的一年,航运运价屡创新高,相较于2020年的长约协议价格,如今的运费已经暴涨了10倍之多,船公司实现了过去年十年都难以企及的盈利水平,就连航运股价也出现了大幅上涨的情况。而在过去十年,运价低迷,市场上甚至出线过零运价甚至负运价的情况。一夕之间,行业巨变。


助推运价暴涨的原因之一,是需求端的增长。明年的海运市场运价如何变化,很大程度上也要看需求端的变化。


当下,全球90%以上的贸易都要通过海运运输。今年以来,随着疫情受到控制,贸易往来逐渐恢复,整个市场对海运的需求迅速增加。尤其在中国市场,由于疫情防控措施比较到位,中国的复工复产更为顺利。据海关统计,今年前11个月,我国出口总值为19.58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8%,比2019年同期增长25.8%。其中对欧盟出口增长23.9%,对美国出口增长19.2%。


消费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加。以美国为例,在疫情影响下,服务贸易消费向实物贸易消费转变,美国实施的经济救助计划也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。在刚刚过去的感恩节和圣诞节,即便圣诞商品旺季已经结束,但美国进口货量仍接近历史最高水平,比两年前的同期水平高出40%。


同时,需求刺激对运价的影响充满变数。今年10月份,海运运价出现过短暂的回调,但很快便继续开始攀升。中国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所长张永锋分析称,10月份出口略显低迷,但今年11月份之后,出口的需求比预期要好,导致出口市场对运力的需求增加,运价自然随之增长。


近期出现的新冠奥密克戎毒株再次给全球贸易抹上了一层阴影。


张永锋表示,按照惯例,12月份到来年的1月份,进出口市场会有一些放缓的迹象,但是今年奥密克戎出现之后,市场出现了紧张情绪,不排除一些货主提前安排出货,这便会导致原本预期的淡季依旧呈现旺季的特点,海运市场依旧繁忙,运价也难出现下调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指出,在未来几个月,预计运价不会下降。


但从更长远来看,运价的回落不是没有可能。杨永锋指出,美国目前的通胀率已经很高,针对疫情的补贴也在降低,同时在疫情的影响下,美国以及欧洲在明年很难持续消费需求的高增长。


近期多个分析师也认为,预计明年进出口的增幅会大幅下行,原因包括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有所放缓,价格对出口的贡献度逐步减弱,海外供应链瓶颈或许改善。综合上述分析,市场对海运的高需求不一定会延续2021年的走势,这将给运价回归正轨腾出一定空间。


港口拥堵难解,运力部署不容乐观


需求端增长,供给端同样增长才能维持平衡。但今年的情况是,海运市场的运力增加并不随着新船订单的增加而增长,甚至因为港口拥堵、集装箱短缺等问题,牵制了大量运力。


港口拥堵一向是“顽疾”。当下,虽然需求多了,港口却不堪重负,尤其承担着美国40%货物运输的长滩港和洛杉矶港,在下半年持续拥堵。


此外,欧洲的港口、东南亚的港口也在不同时期出现了数月的拥堵。在航运市场,任何一个港口出现问题,全球供应链都会受到波及,跳港、甩舱也会频繁出现。


这种拥堵正在让原本就紧缺的运力进一步受到限制。


相关数据显示,在全球最主要的40个港口监测数据中,船舶准班率大幅下降。上海航运交易所统计的11月份全球主干航线综合准班率指数只有17%,但在疫情之前,这个数据在70%以上。


有业内人士对此解释道,假设市场上有5000艘船在运行,原本一艘船每年能跑4个航次,相当于有2万个航次的运力;但如果因为拥堵问题,导致一艘船每年只能跑2个航次,那么市场上就只有1万个航次的运力,运输的货量就会大大减少。


这也就意味着,即便新的运力不断投入市场,有效运力却很难得到保证。今年7、8月份,市场上不仅出现了“一箱难求”的局面,还出现了“一舱难求”的局面,加之黄牛“炒柜”,运价更是“突飞猛进”。


另一方面,未来新增运力的交付有限。虽然今年增加了很多新船订单,但这些船舶的交付时间至少在2023年或2022年,运力补充很难跟上。法国航运资讯机构Alphaliner的统计认为,2022年交付的运力较今年甚至可能减少5.7%。


市场一直期待着港口拥堵的问题能够得到缓解,但从目前来看,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。当下,美国政府已经督促港口实施24小时的工作制,但港口工人短缺、集卡拖车车头短缺等问题依旧阻碍着港口拥堵问题的解决。


张永锋也表示,长期来看,美国港口的拥堵趋于缓解,但明年仍存在诸多变化,比如美国的工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,根据工会反馈的情况,明年不排除会出现工人罢工,包括对港口施压、要求更高的工资,这些情况也有可能抬高运费。

在综合因素的变动下, 航运咨询公司Sea-Intelligence本周预测,由于供应链危机的深度,运费可能需要长达30个月才能恢复正常。


长约协议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变局?


所谓长约协议,即货主与航运公司签订的长期合作合同,合同期限至少为1年。相对于包含了基本费用、附加费和其他费用且易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的即期市场价格(零售价),长约协议规定的运费(类似于批发价)更为稳定。


航运公司也看到了其中的机遇。一般而言,欧洲航线多在11月份签署,而北美航线会晚一些。但不论在何时,长约协议中运费的制定,主要参考签署之际市场的运费水平。“通过目前行业的平均情况来看,目前签约的长约协议运费水平比今年的长约协议价格要高。”张永锋说。


中远海控总经理杨志坚在第一次股东大会上表示,今年长约投标价是去年2-3倍,且长约谈判出现了客户签约意愿强烈和量价齐升两大特征。海运比价平台Xeneta的数据也表明,2022年的大多数长约协议将处于创纪录的高运费水平。


专注报道航运市场的媒体Spash在其文章中称,从中国到北欧的航线中,长约协议的平均价格为11900美元/FEU,而早些时候这一价格为5700美元/FEU。


乐于签订长约协议的航运公司自然不是中远海运一家,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在9月率先承诺暂停涨运费,并表示与即期运费相比,他们更倾向于和客户签订长约协议。


根据财报,马士基第二季度的平均运价上涨59%,货量增加15%,赫伯罗特今年上半年的运价也上涨了46%,达到1612美元/TEU,同比2020年上半年为1104美元/TEU。


BCG全球合伙人於晨对界面新闻表示,长约协议的价格抬升会有一个锚点效应。换言之,鉴于目前仍在高位的运价,签订长约协议也意味着运费将维持在较高水平。


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於晨对界面新闻表示,短期运费价格会降下来,但是依然会比2019年、2018年的时候要高2-3倍。但他同时也认为,如果出现了经济下行的周期,即期市场的运费确实有可能低于长约合同。


他指出,海运市场是一个周期性的市场,一般而言,当运价在上升周期时,航运公司开始增加船舶数量、集装箱数量,然后往往会出现到供大于求的情况,运费随之又会降下来,之后随着船舶的退役等市场变化,运力又会紧张,如此循环往复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全球前十大班轮公司运力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80%以上。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,这些航运公司对运力的部署起到决定性作用,比如在欧洲航线运费暴涨之际,航运公司的运力就会集中到欧洲市场,之后中美航线、东南亚航线,均出现过类似的运力部署调整,甚至有观点认为航运公司为了保持运价,也可以通过调整运力而影响供需关系。这种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运费走势。於晨也表示,航运公司的想法肯定是希望维持这种比较紧的局面。


最新资讯
热门资讯

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272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