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海运“逆袭”:一个地方企业如何做成全国“老三”丨

分类:海运新闻 来源:第一财经 时间:2019/06/24

2010年成立之初只有一艘船的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山东海运”),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,船队规模就迅速扩张到62艘(含在建),跻身全国航运业“老三”的位置。


第一财经记者今天(22日)拿到的数据显示,2018年,山东海运收入总额62亿元,航运主业盈利创建企以来最好水平。控制运力由2017年的588万载重吨增至800万载重吨,增长36.05%。而按照其发展规划,到今年底,运力规模将达到1000万载重吨。


这是在国际航运业市场并不景气的背景下完成的“逆袭”。

海运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,是连通全球的重要纽带和桥梁。目前,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/3以上、我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90%以上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。


每年航运市场运费规模也高达数千亿美元。正因为如此,前些年投资者纷纷涌进这个市场,水面上大大小小的运输船越聚越多。但随着全球贸易量走低,航运市场迅速萎缩,并且已经持续多年。


“以前一艘18万载重吨船一天的租金可达10万美元,现在市场虽有起伏但依然比较低迷。”一位远洋轮船长说。“山东人和”轮船长丁茂家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,“近几年是航运市场相对比较艰难的时段。”  


近年来,反映国际航运市场即期运费价格的国际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,从2008年5月16日历史最高的11459点急速下滑,2016年2月10日跌至历史最低的290点,并且一直在低位徘徊。


许多船运公司因此倒闭关门,航运市场也开始重新洗牌。媒体曾经形容山东海运的“逆袭”是在“抄底”。

8.jpg

对此,山东海运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于冰表示,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引领之下,全球贸易展现出新的竞争格局,航运业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。


他说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、30多亿人口,经济发展潜力巨大,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融合和相互促进,陆上“一带”与海上“一路”的互联互通,为全球航运业发展带来巨大需求。


《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》也明确提出,“做强航运服务,培育国际化的大型海运企业,打造世界一流航运品牌。”


山东海运是由山东海洋集团作为控股股东发起设立的国有大型企业,注册资本30亿元,主要从事矿产、粮食、能源等大宗物资的海洋运输。


连日来,第一财经记者搭乘的25万吨级散货船“山东人和”轮就常年往返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,将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运往中国沿海多个港口。而山东海运像“山东人和”轮这样常年跑中澳之间运送铁矿石的就有4条船。


“海运是一个市场化、国际化程度高的服务性行业,是集物流、商流、技术流、资金流的融汇融合。”于冰介绍,山东海运依托海上运输服务,将商品、资金、技术、信息等吸纳到海运物流平台,将货主、融资租赁、造船企业等集聚在一起,共同发展海运事业,化解风险。


比如,与世界500强企业、欧洲最大的能源集团之一的德国莱茵集团签署了10艘18万载重吨干散货船长期期租合同,这是山东海运整合终端客户、金融机构、造船企业各方面优质资源,以轻资产方式运营的项目,实现了跨行业、多领域的国际合作。


此外,山东海运还利用淡水河谷、必和必拓、万华集团等直接货主的货源优势,以及莱茵集团、奥登道夫、博西玛等优质租家的经营优势,开展了长期包运、光租、期租、合资等多种经营。


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,山东海运成立前,山东省港航业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,“港强航弱,大港小航”问题突出。作为铁矿石、煤炭、石油等原材料输出和输入大省,山东省能源和原材料运输缺乏支柱性航运企业支撑与保障。山东海运成立后,扭转了山东省港航业结构失衡的矛盾。


“市场波动是没法控制的,而经营管理等环节是可以掌握的,要使航运企业经营效益实现最大化,必须要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。”于冰说。


丁茂家介绍,像“山东人和”这样的25万吨级巨轮,燃油消耗与18万吨的货轮是一样的。这些矿砂船是中澳航线上技术性能最优、环保指标最佳、运输效率最高的船队。


近年来,山东海运探索并推行的“公司式”船舶管理和“三位一体”船舶管理模式,实施降本增效、管理提升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独创性措施达12项,累计降本增收达1000万元。

最新资讯
热门资讯

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2727号